無雙深圳做網站公司快訊:中青校媒調查顯示,57.98%移動互聯網受訪者認同“該省的地方能省則省,該花錢的地方不必省”的消費理念,18.37%認為“要盡可能節約生活中的各項花銷”,15.91%受訪者認為“不僅要節儉,還要學會開源”,僅6.51%受訪者認為在生活費充足的情況下,沒必要太節儉。
花錢花在刀刃上——姚然這樣描述自己的消費理念。這也是她愿意接受一些網絡促銷模式的原因。在她看來,沒必要為了省錢去買便宜、但自己不喜歡的東西,大學生省錢是為了“更好地花錢”。“一些商品可能存在價格虛高或起伏不定的情況。”姚然發現有些服飾價格會隨著售賣時間的不同而發生波動,出現不同程度的溢價。張琪總結,省錢一方面是想把錢省下來,花在自己覺得值的地方,另一方面是不愿意為部分商品亂定價、過度溢價買單。
如果日常單筆網購超過100元錢,他都會思考有沒有什么“平替”。在每一筆收入和支出的平衡比較中,每個月他都能存下一筆存款。每逢換季,劉圣乾會這些錢買新的衣服。
在陳宇軒的消費觀里,勤儉節約、量入為出是從長輩那里傳下來的優良傳統。“雖然在吃穿用度上不用‘節衣縮食’,一些涉及盜版、品質問題的商品,我也都不會買。但在可以獲得優惠的地方,我還是會能省則省,把節約下來的錢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。”
中青校媒調查顯示,選擇互聯網“新節儉模式”的受訪者中,58.89%是因為可支配的生活費有限,56.01%想把節省下來的錢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,39.19%認為低碳又省錢的形式何樂而不為,36.73%認為勤儉節約是自己的一貫美德,還有27.87%受訪者是先通過一些網絡渠道了解了優惠方式,想嘗試一下。受訪者會把省下的錢用于購買其他自己喜歡和需要的東西(69.47%),或者存起來(60.69%),也有受訪者會用這些錢旅行、娛樂、作為戀愛經費等。
調查顯示,受訪者認為采用網絡“新節儉模式”時,需要選擇正規平臺,避免因平臺不正規被坑(84.84%);理性消費,避免貪圖便宜購買本不需要的物品(66.20%);不盲目尋找網絡開源渠道,避免被詐騙分子鉆空子(60.06%);避免在復雜的折扣模式中浪費過多時間(38.12%)。
朱安安也坦言,自己在購物優惠面前也經常“剎不住車”,買了很多用不到的東西。“3塊9兩個的發卡、5塊5三個的束發帶、各種便宜好看的耳釘真的很難讓人不沖動。”她也意識到,考慮需求、理性消費仍然是自己的必修課,避免一時興起購入的“低價好物”很可能成為面臨閑置或浪費的“落灰之物”。
武漢大學的范嘉嘉曾因 “圖便宜”在二手平臺買到假貨,為了避免損失,她先后向賣家申請退款、到平臺投訴,最后終于討回了貨款。“但整個過程非常麻煩。”范嘉嘉根據自身經歷反思,“追求省錢的同時也需擦亮眼睛,不能盲目地省。”